基于开放式培养的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9
作者
侯坚 [1 ,2 ]
张培栋 [1 ]
袁宪正 [1 ,2 ]
郑永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 开放式培养; 微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6 [生物能及其利用];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0703 ;
摘要
为定量评价以微藻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系统产生的各种潜在环境影响,以基于开放式培养的微藻生物柴油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1MJ能量的柴油产品为功能单位,对生产、使用微藻生物柴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最显著的环境影响类型为不可更新资源消耗,其次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指数为4.63×10-4人当量,较石化柴油降低19.34%,以油菜籽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指数是微藻生物柴油的7.19倍,微藻培养与生物柴油制取对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指数的贡献分别为27.95%与46.24%。基于开放式培养的微藻生物柴油相对于石化柴油与以油菜籽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控制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要点在于减少微藻培养与生物柴油制取阶段的动力消耗。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高密度高含油率微藻培养研究进展 [J].
刘振强 ;
陆向红 ;
晏荣军 ;
敖慧 ;
梅晓冬 ;
高婷 ;
计建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S1) (S1) :210-217
[2]   中国生物能源利用的思考 [J].
张百良 ;
王吉庆 ;
徐桂转 ;
杨世关 ;
宋安东 ;
王许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9) :226-231
[3]   微藻气化发电生命周期评价及碳循环分析 [J].
刘竞 ;
马晓茜 .
太阳能学报, 2008, 29 (11) :1414-1418
[4]   一种生物柴油生产体系的能值分析及新能值指标的构建 [J].
刘圣 ;
孙东林 ;
万树文 ;
丁公辉 ;
钦佩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11-118
[5]   中国化石能源生产的生命周期清单(Ⅱ)——生命周期清单的编制结果 [J].
袁宝荣 ;
聂祚仁 ;
狄向华 ;
左铁镛 .
现代化工, 2006, (04) :59-61
[6]   中国火力发电燃料消耗的生命周期排放清单 [J].
狄向华 ;
聂祚仁 ;
左铁镛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5) :632-635
[7]   对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的分析与探讨 [J].
宋先锋 ;
余建星 .
中国油脂, 2003, (02) :62-64
[8]   Chinese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factors [J].
YANG Jian\|xin 1* ;
2. Department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1, (02) :205-209
[9]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HG emissions of six biofuel pathways by LC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 Xunmin Ou,Xiliang Zhang,Shiyan Chang,Qingfang Guo.Applied Energy . 2009
[10]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to the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J].
Demirbas, M. Fatih ;
Balat, Mustafa ;
Balat, Havva .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9, 50 (07) :1746-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