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25
作者
刘秋艳 [1 ,2 ]
吴新年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发现; 发现方法; 评判指标; 综述;
D O I
10.13266/j.issn.0252-3116.2017.07.018
中图分类号
G350 [情报学];
学科分类号
1205 ;
摘要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在辨析颠覆性技术与相关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目前各种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及优缺点,并整理归纳各方法所依据的主要评判思想和指标。[结果/结论]现有的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主要是基于技术管理与应用角度的主观分析,基于专利或科学论文统计分析的客观性探测研究也开始少量出现,但均处于待发展阶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颠覆性技术发现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是利用情报学理论方法,基于专利与论文两者相结合的数据源,从客观性角度建立颠覆性技术识别的合理、适用的指标体系,提升技术发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技术的市场潜力测度与预测——基于技术颠覆潜力与技术成熟度综合指标 [J].
栾春娟 ;
程昉 .
科学学研究, 2016, 34 (12) :1761-1768+1816
[2]   基于突变理论的国网公司颠覆性创新技术评价研究 [J].
李存斌 ;
鲁平 .
陕西电力, 2016, 44 (04) :60-64+74
[3]   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轨迹及早期识别——以智能手机等技术为例 [J].
苏敬勤 ;
刘建华 ;
王智琦 ;
陈悦 ;
姜照华 .
科研管理, 2016, 37 (03) :13-20
[4]   颠覆性技术定义特征分类及基本规律探析 [J].
范国江 .
卫星与网络, 2015, (11) :40-44
[5]   颠覆性技术发展综述及若干启示 [J].
荆象新 ;
锁兴文 ;
耿义峰 .
国防科技, 2015, 36 (03) :11-13
[6]   颠覆性技术的基本特征与国外研究的主要做法 [J].
王志勇 ;
党晓玲 ;
刘长利 ;
曹敏 .
国防科技, 2015, 36 (03) :14-17+22
[7]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与抢占新“三大革命”战略制高点 [J].
吴集 ;
沈雪石 ;
赵海洋 ;
徐小平 .
国防科技, 2015, 36 (03) :23-26+58
[8]   关于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的探索 [J].
黄鲁成 ;
成雨 ;
吴菲菲 ;
苗红 ;
李欣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5) :654-664
[9]   颠覆性创新的框架分析及技术的角色 [J].
张枢盛 ;
陈继祥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02) :1-4
[10]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破坏性创新预测与实现模型 [J].
孙建广 ;
檀润华 ;
江屏 .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 (1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