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化看中国社会治理基础的重建

被引:10
作者
李恒全 [1 ]
陈成文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2]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个体化; 中国社会治理; 社会基础;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6.07.009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方个体化理论主要包括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种研究取向。无论哪一种研究取向,本质上都要求个体更加积极主动地重新建构个体身份与社会认同。个体化给中国社会治理基础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于:社会纽带松弛,人际关系疏离;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连结弱化;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缺失。因此,要应对个体化的挑战,就必须从主体基础、制度基础和价值基础三个方面重建中国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础。一是要增强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夯实社会治理的主体基础;二是要坚持依法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三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集体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张伟;.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1,
[2]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M].阎云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  
西方社会学理论.[M].杨善华;谢立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社会学概论新修.[M].郑杭生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流动的现代性.[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6]  
生活在碎片之中.[M].(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著;郁建兴等译;.学林出版社.2002,
[7]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8]  
论美国的民主.[M].[法]托克维尔(Tocqueville;O·de) 著;董果良 译.商务印书馆.1988,
[10]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及改革展望 [J].
张扬 .
长白学刊, 2014, (02)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