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1983年季风准双周振荡的位相传播及地理特征

被引:9
作者
彭茹,武炳义
机构
[1] 北京气象学院
关键词
复经验正交函数;振荡的地理特征;位相传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1 [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602 ;
摘要
选取1982/1983年夏季(6~8月)欧洲中期预报中心850hPa、300hPa两层纬向风场的网格点资料,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讨论了准双周振荡的位相传播及振荡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①20°N以南对流层高层(300hPa)1982年振荡显著区域是印度半岛至菲律宾东部一个西西北-东东南走向的带状区域4低层(850hPa)1982年5°~15°N之间以及中国东南部及其沿海地区都是振荡的显著区域;而1983年30°N以南振荡明显比1982年弱,只有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及孟加拉湾东南、马来西亚北部是振荡的显著区域。②对流层高层(300hPa)1982年85°~90°E,30°~40°N的青藏高原是振荡的源区,其南传支波列可传到盂加拉湾北部的20°N附近;而1983年青藏高原上80°~90°E,35°~40°N区域是振荡的汇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J].
武炳义,章淹.家英杰 .
大气科学, 1994, (05) :561-568
[2]   南亚夏季风期间OLR的准40天振荡和准双周振荡 [J].
喻世华 ;
刘忠辉 .
热带气象, 1990, (02) :149-157
[3]   1979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域40—50天周期振荡的环流及其水汽输送场的变化 [J].
何金海 ;
T.Murakami ;
T.Nakazawa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4, (02) :163-175
[4]   海陆分布与高原对低纬7月平均经圈环流的影响 [J].
罗四维 ;
姚兰昌 ;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1982, (03)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