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困境中“共同经济利益意识”的凝聚逻辑及其限制——对S村“神婆修庙”事件的分析

被引:5
作者
段新星
王秋月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共同经济利益意识; 个人经济利益; 村庄观念; 认知规范; 神婆修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共同经济利益意识"是相比于传统社会网络、组织与文化更具活力的村落团结特质,它可以抵御现代经济力量的侵蚀,且以其为基础的互惠与集体保护行动可带来更多经济利益。"共同经济利益意识"的凝聚能增强村庄观念和认知规范,并在相互作用下再生产互惠行为和集体保护行动。笔者研究了一个面临发展困境的个人经济利益呈分散状的村庄,村中"神婆修庙"事件的客观意图在于不顾经济利益的分散化特征,依靠村庄观念的塑造凝聚"共同经济利益意识",并实现集体保护行动和互惠行为的制度化。本文研究结论是,缺少特定经济利益基础而凝聚的"共同经济利益意识",其强度是有限的,它无法引致更广泛的集体保护行动和互惠行为。面对乡村困境,单靠村庄观念的塑造无法拯救个人主要经济利益呈分散状的村庄,制度公平比强制的观念更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2+94 +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乡村研究.[M].黄宗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M].吴重庆;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  
乡土的力量.[M].范丽珠;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  
新乡土中国.[M].贺雪峰;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M].王晓毅; 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6]  
洪范评论.[M].吴敬琏;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7]  
村落的终结.[M].李培林著;.商务印书馆.2004,
[8]  
共同体.[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9]  
跨越边界的社区.[M].项飚著;.三联书店.2000,
[10]  
礼物的流动.[M].李放春;刘瑜译;阎云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