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视学技术的二维数据模拟三维裂隙网络

被引:6
作者
倪春中 [1 ]
刘春学 [2 ]
张世涛 [1 ]
李爱敏 [3 ]
李雨健 [1 ]
苍宝海 [4 ]
刘雷 [5 ]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2] 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 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油开发公司
[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CT扫描; 体视学; 裂隙网络; 岩石裂隙; 个旧锡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9 [新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通过野外系统采集岩石定向标本,对样品进行CT扫描,根据图像提取裂隙的长度、宽度以及密度等属性信息,对于确定岩石三维裂隙网络参数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迹线分布与裂隙网络分布均服从幂率分布的规律,对采集迹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体视学技术的方法将二维图像中的裂隙延展及其连接等数据反演到三维空间,推断出三维空间中裂隙长度和密度分布,实现岩石裂隙属性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通过个旧锡矿高松矿田岩石CT扫描图像迹线分析,提取的最大迹线长度为64.1 mm,最小为2.2 mm,平均值为16.69 mm,方差为12.33 mm。在将裂隙分成9组基础上,求得各组直径概率分布,对提取的迹线数据在分形维数α分别为1.5和2.5时进行模拟,得到裂隙直径平均值珔为27.60 mm,裂隙网络密度0.30条/cm3。通过高松矿田岩石样品中裂隙迹线小尺度观察,计算得到裂隙的直径和裂隙网络密度,对于其他矿山运用仅有的二维数据推求三维岩石裂隙网络的属性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岩石露头裂隙迹线估算裂隙三维空间方向 [J].
倪春中 ;
刘春学 ;
张世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1) :102-106
[2]   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形成时期与主控因素 [J].
白斌 ;
邹才能 ;
朱如凯 ;
张健 ;
张本健 ;
毕丽娜 ;
苏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4) :526-535
[3]   基于ANSYS软件的降低破裂压力机理模拟 [J].
苏建政 ;
黄志文 ;
龙秋莲 ;
刘长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4) :640-645
[4]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J].
张仲培 ;
刘士林 ;
杨子玉 ;
李建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6) :909-919
[5]   微CT扫描重建低渗气藏微观孔隙结构——以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储层为例 [J].
苏娜 ;
段永刚 ;
于春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5) :792-796
[6]   地下岩层裂隙的几种勘察研究方法 [J].
张连明 ;
周峰 ;
张兆坤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4) :111-114
[7]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M]. 地震出版社 , 庄永秋等编著, 1996
[8]  
Changes in fault length distributions due to fault linkage[J] . Journal of Geodynamics . 2009 (1)
[9]   CHARACTERIZING ROCK JOINT GEOMETRY WITH JOINT SYSTEM MODELS [J].
DERSHOWITZ, WS ;
EINSTEIN, HH .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1988, 21 (01)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