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含水量对坡面降雨产流和土壤化学物质流失影响研究

被引:22
作者
孔刚 [1 ,2 ,3 ]
王全九 [2 ,3 ]
樊军 [3 ]
陈建刚 [1 ]
机构
[1]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2] 西安理工大学
[3]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工降雨; 初始含水量; 磷、钾、溴流失; 有效混合深度(EDI);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8.06.036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防止土壤侵蚀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实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产流、溶质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在初始含水率不同时次降雨过程中养分的流失量与初始含水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磷浓度的变化范围主要在5cm以内,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有效磷向土壤中迁移的总量增加。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钾离子向土壤中迁移的总量减小。在相同条件下,EDI值大小顺序是:磷<钾<溴。
引用
收藏
页码:1395 / 13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J].
陈洪松 ;
邵明安 .
水科学进展, 2003, (04) :413-420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侵蚀模拟实验大厅降雨装置 [J].
周佩华 ;
张学栋 ;
唐克丽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4) :27-30+45
[3]   黄土区土壤溶质径流迁移过程影响因素浅析 [J].
王全九 ;
张江辉 ;
丁新利 ;
邱胜彬 .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9, (01) :11-15
[4]   关于天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的动能计算方法 [J].
徐锐 .
中国水土保持, 1983, (03) :39-41+23
[5]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 of solute transport by surface runoff from low-angle slopes.[J].R.S Walton;R.E Volker;K.L Bristow;K.R.J Smettem.Journal of Hydrology.2000, 1
[6]  
THE THEORY OF INFILTRATION: 5.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J].J. R. PHILIP.Soil Science.1957, 4
[7]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杨文治;邵明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8]  
土壤农化分析.[M].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