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SSL群体研究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

被引:23
作者
余传元
万建民
翟虎渠
王春明
江玲
肖应辉
刘裕强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
[4] 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5] 北京
[6] 南京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亚种间杂种优势; 杂种劣势; 分子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为背景,籼稻品种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63个株系,构建了一套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的杂种群体,研究了IR24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与02428基因组相应染色体片段间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结果表明,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的亚种间杂种优势水平在染色体片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图示基因型分析发现,有14个独立的染色体区段在产量上存在显著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分布在除Chr.8和Chr.10外的其余10条染色体上,其中在Chr.2,Chr.3,Chr.4,Chr.11和Chr.12上的6个染色体区段的杂种优势显著水平达0.005以上,分别位于X132G1340R459,X48C393A,R288R1854,R2918X52,X257C1350和R367X189-2X24-2的标记区间,单片段置换后,其CSSLs×02428组合F1单株产量比对照组合“Asominori×02428”增加35%以上.大多数染色体片段在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上没有显著的杂合效应.在Chr.6上发现一个杂种劣势片段,与标记R2171连锁,使杂种产量下降27%.本文还探讨了应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研究作物杂种优势的优点,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部分杂种优势和全基因组杂种优势的分子育种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稻亚种间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J].
吕川根 ;
邹江石 .
江苏农业学报, 2000, (01) :50-56
[2]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J].
李任华 ;
徐才国 ;
何予卿 ;
袁隆平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1998, (05) :564-576
[3]   广亲和选系“02428”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的初步利用 [J].
邹江石 ;
聂毓琦 ;
潘启民 ;
傅春霞 ;
郑为认 ;
裔承宽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1) :6-14
[4]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及其与亲本关系的研究 [J].
肖金华 ;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88, (01) :5-9
[5]   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设想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87, (01) :1-3
[6]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J].
曾世雄 ;
杨秀青 ;
卢庄文 .
作物学报, 1980, (04) :193-202+257
[7]  
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