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24
作者
凌敏 [1 ]
孙月吉 [2 ]
张新宇 [3 ]
刘启贵 [2 ]
单慧华 [4 ]
刘素芳 [5 ]
秦玉荣 [6 ]
机构
[1]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
[2] 大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教研室
[3] 大连医科大学护理系
[4]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5] 解放军第二一〇医院骨科
[6]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骨折; 相关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骨折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其相关因素,为骨科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05/2004-04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大连市第二医院骨科,大连市第四医院骨科,解放军第二一○医院骨科的住院骨折患者200例为骨折组观察对象。对照组主要在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工作人员、家属及学生中选取躯体功能健康者110人。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获悉骨折患者的基本情况。焦虑状况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每项症状按1~4级评分,各项得分相加得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50分为临界值。抑郁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每项症状按1~4级评分,各项得分相加得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即得标准分,53分为临界值。人格评定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共85题,分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4个因子,直接对粗分进行比较分析。对来自各种社会资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方面支持的感受程度的评定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包括12个自评项目,采用1~7级计分法,以支持总分参加分析,分数越高领悟支持总程度越好。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骨折组患者调查时间统一选在入院后3~7d内进行。对照组学生在测定期间无考试。结果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骨折组发放问卷200份,收回合格问卷185份,有效率92.5%;对照组发放问卷110份,收回合格问卷101份,有效率91.8%。①骨折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5.4%(84/185)和50.3%(93/185);对照组中分别仅有10.9%(11/101)、22.8%(23/101)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焦虑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33.5%(62/185);相关分析揭示焦虑与抑郁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5,P<0.01);焦虑、抑郁分别与神经质、精神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领悟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呈显著负相关(P<0.05)。骨折组焦虑、抑郁的标准分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以骨折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焦虑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41.441+0.161X;抑郁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42.966+0.169X。不同年龄骨折患者焦虑水平差异有显著性(F=10.886,P<0.01);不同年龄骨折患者抑郁水平差异有显著性(F=14.946,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焦虑、抑郁水平逐渐升高。③骨折组焦虑、抑郁评分为因变量,以骨折患者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年经济收入、骨折部位、是否手术、伴随疾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有无保险、人格(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因子分)、领悟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行Backward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α=0.05水平上,有5个因素进入焦虑回归方程,依次是领悟支持程度、神经质、性别、住院天数、未婚;有6个因素进入抑郁回归方程,依次是神经质分、领悟支持程度、住院费用、未婚、伴随疾病、文化程度。结论:骨折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骨折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领悟社会支持、神经质性格、性别、住院天数和婚姻(未婚);抑郁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神经质性格、领悟社会支持、住院费用、婚姻(未婚)、伴随躯体疾病和文化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现代精神病学.[M].姜佐宁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2]  
医学心理学.[M].龚耀先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张明园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   骨折伴发精神障碍3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J].
胡海 ;
陈强 ;
黄法泽 ;
王建坤 .
中国厂矿医学, 2001, (01) :26-26
[5]   骨折并发应激性溃疡17例报告 [J].
徐洪明 ;
牟光旭 ;
赵先云 .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0, (03) :245-245
[6]   住院病人个体差异与心理应激的关系及护理 [J].
马荫楠 ;
张丽辉 ;
邹道慧 ;
刘学梅 ;
于世杰 .
中华护理杂志, 1993, (01) :31-33
[7]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 [J].
陈仲庚 .
心理学报, 1983, (02) :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