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麦田不同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
被引:12
作者:
隋标峰
王金信
彭学岗
丁君
刘迎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麦田杂草;
苯磺隆;
敏感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2007.02.017
中图分类号:
S451.2 [化学除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麦田常见杂草对苯磺隆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测定了苯磺隆对4种杂草活性及对杂草体内靶标酶(ALS)和代谢酶(GSTs)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泽漆对苯磺隆的敏感性最低,IC50为123.16gai/hm2;猪殃殃和荠菜次之,分别为8.47、1.07gai/hm2;播娘蒿最敏感,为0.29gai/hm2。离体条件下,苯磺隆对播娘蒿、泽漆ALS的IC50值分别为6.40、54.90mgai/L。活体条件下,苯磺隆处理后,播娘蒿体内ALS活力低于对照,第9天降为对照的31.20%,而敏感性低的泽漆处理后1~2天ALS活力虽略有下降,但第3天明显提高,第4天达到峰值,为对照的2.90倍,此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4种杂草本身所含GSTs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泽漆GSTs活性最高。经苯磺隆处理后,泽漆与猪殃殃GSTs活性明显提高,第4天时达到峰值,相对活性分别为1.23和1.25,并持续在较高水平;而荠菜、播娘蒿GSTs活性虽分别在第3、5天达到峰值,但多数时间相对活性低于1。结果表明,麦田不同杂草体内ALS的敏感性差异和GSTs的代谢差异是对苯磺隆敏感性不同的两个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