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亚种间杂种小穗败育的细胞学基础

被引:11
作者
刘永胜
孙敬三
周开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北京,北京,雅安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种; 雌性不育; 杂种不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普通栽培稻不同品种类型间杂种小穗败育的细胞学基础及雌性败育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杂种小穗败育的原因有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其中胚囊败育而丧失受精能力是引起低结实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雌雄性细胞时间和空间的隔离屏障。(2)杂种植株的所有大孢子母细胞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靠近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分化形成胚囊的早期,有的功能大孢子在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前便萎缩解体,多数走向败育的功能大孢子能完成一次或二次有丝分裂,形成二核或四核败育胚囊。败育的共同特征是无液泡的分化,细胞质少或退化,在败育胚囊残迹部位,解体的珠心细胞和萎缩的胚囊残渍混杂垛叠。已受精的杂种子房没有观察到胚及胚乳发育的异常。籼粳杂种胚囊败育频率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41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