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和西南地区农业出现的时间及相关问题

被引:32
作者
张弛 [1 ]
洪晓纯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关键词
稻作农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 史前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新石器文化; 峡江地区; 华南; 西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 [中国文物考古];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正>一.引言根据"特快列车(Expresstrain)"理论,东南亚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的出现是在中国大陆农业迅速南传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伴随了分布于东南亚岛屿地区最早的南岛语族(Austronesian)的形成和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地区南亚语族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旧屋后山遗址古稻双峰乳突及稃壳印痕研究 [J].
张文绪 ;
向安强 ;
邱立诚 ;
姚锦鸿 .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01) :103-106
[3]   波西、营盘山及沙乌都——浅析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演变的阶段性 [J].
陈剑 .
考古与文物, 2007, (05) :65-70
[4]   高庙文化及其对外传播与影响 [J].
贺刚 ;
陈利文 .
南方文物, 2007, (02) :51-60+92
[5]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J].
张文绪 ;
向安强 ;
邱立诚 ;
肖东方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2) :20-23
[6]   广东曲江马坝石峡遗址古稻研究 [J].
张文绪 ;
向安强 ;
邱立诚 ;
杨式挺 ;
肖东方 .
作物学报, 2006, (11) :1695-1698
[7]   广东封开杏花河发现的古栽培稻及相关问题探讨 [J].
向安强 ;
姚锦鸿 .
农业考古, 2006, (01) :33-45
[8]   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出土植硅石的分析与研究 [J].
赵志军 ;
傅宪国 ;
吕烈丹 .
考古, 2005, (11) :76-84+104+2
[9]   广西南宁市豹子头贝丘遗址的发掘 [J].
张龙 .
考古, 2003, (10) :886-898+961+2
[10]   广西平南县石脚山遗址发掘简报 [J].
陈文 .
考古 , 2003, (0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