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及其入海通量研究
被引:22
作者:
张晓晓
[1
]
姚庆祯
[2
]
陈洪涛
[1
]
米铁柱
[2
]
谭加强
[1
,3
]
于志刚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
关键词:
黄河;
营养盐;
浓度;
通量;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10.07.014
中图分类号:
P734.2 [海水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2 ;
摘要:
2001年3月~2002年2月期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径流中各形态的营养盐的浓度及其月动态,估算此时段内黄河的营养盐入海通量。研究发现,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硝酸盐是黄河中氮的最主要存在形态,其季节变化与水量变化趋势相反,年平均含量为(260.6±84.0)μmol/L,显著高于世界其它河流,为世界背景值(7.14μmol/L)的20多倍;黄河中磷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颗粒态磷含量变化规律与SPM的分布一致,其年平均含量为(16.2±22.9)μmol/L,磷酸盐含量较低,年平均含量为(0.42±0.20)μmol/L,与世界河流的平均水平相当。硅酸盐年平均含量为(122.0±18.2)μmol/L。每年约有17 200 t的总氮和1 600 t的总磷输入渤海,氮通量表现出在春季3月较高;磷通量在9月出现最高值,春季3,4月也较高;硅酸盐通量在3月出现最高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