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及其入海通量研究

被引:22
作者
张晓晓 [1 ]
姚庆祯 [2 ]
陈洪涛 [1 ]
米铁柱 [2 ]
谭加强 [1 ,3 ]
于志刚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
关键词
黄河; 营养盐; 浓度; 通量;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10.07.014
中图分类号
P734.2 [海水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2 ;
摘要
2001年3月~2002年2月期间在黄河下游采集溶解及颗粒态营养盐样品,分析了黄河径流中各形态的营养盐的浓度及其月动态,估算此时段内黄河的营养盐入海通量。研究发现,溶解无机氮是溶解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硝酸盐是黄河中氮的最主要存在形态,其季节变化与水量变化趋势相反,年平均含量为(260.6±84.0)μmol/L,显著高于世界其它河流,为世界背景值(7.14μmol/L)的20多倍;黄河中磷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颗粒态磷含量变化规律与SPM的分布一致,其年平均含量为(16.2±22.9)μmol/L,磷酸盐含量较低,年平均含量为(0.42±0.20)μmol/L,与世界河流的平均水平相当。硅酸盐年平均含量为(122.0±18.2)μmol/L。每年约有17 200 t的总氮和1 600 t的总磷输入渤海,氮通量表现出在春季3月较高;磷通量在9月出现最高值,春季3,4月也较高;硅酸盐通量在3月出现最高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河流域氮磷营养盐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J].
孟伟 ;
于涛 ;
郑丙辉 ;
邓义祥 ;
富国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12) :2046-2051
[2]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及技术对策 [J].
武雪萍 ;
蔡典雄 ;
梅旭荣 ;
沈跃 ;
谢晓红 ;
张建君 ;
赵全胜 .
生态环境, 2007, (01) :248-252
[3]   黄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数研究 [J].
陈静生 ;
于涛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833-838
[4]   罗纳河中的铝、营养盐及常量元素的研究 [J].
任景玲 ;
张经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993-1000
[5]   过硫酸盐氧化法测定海水中溶解总磷 [J].
谭加强 ;
于志刚 ;
林桂炽 ;
米铁柱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256-262
[6]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J].
司友斌 ;
王慎强 ;
陈怀满 .
土壤, 2000, (04) :188-193
[7]   长江下游氮、磷含量变化及其输送量的估计 [J].
段水旺 ;
章申 ;
陈喜保 ;
张秀梅 ;
王立军 ;
晏维金 .
环境科学, 2000, (01) :53-56
[8]   中国主要河流控制站氮、磷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J].
段水旺 ;
章申 .
地理科学, 1999, (05) :411-416
[9]   海水中溶解有机磷的测定方法 [J].
于志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9, (05) :137-143
[10]   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 [J].
陈淑珠 ;
钱红 ;
张经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3) :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