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被引:25
作者
马海龙
机构
[1]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同构; 利益协调;
D O I
10.16029/j.cnki.1008-410x.2013.03.00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京津冀区域总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同构严重、发展失衡,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缓慢。观念的及现行体制的制约、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以及非政府力量的薄弱,使得区域协调发展举步维艰。需要转变观念,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利益协调保障机制,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政府创新案例.[M].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   我国近现代财政体制演进轨迹及其现实框架 [J].
闫坤 ;
崔潮 .
改革, 2012, (04) :52-58
[4]   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方利益均衡与地方利益协调分析 [J].
保建云 .
江苏社会科学, 2008, (01) :44-48
[5]   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J].
刘桂环 ;
张惠远 ;
万军 ;
王金南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4) :120-124
[6]  
平等才是京津冀合作的通行证.[N].彭兴庭;.中国保险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