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品种间杂交后代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17
作者
马藩之
周有耀
王瑞婷
刘占国
机构
[1] 南京农业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结铃; 铃数; 世代; 杂交优势; 高原棉; 陆地棉; 后代性状; 皮棉产量; 籽棉产量;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改进陆地棉纤维强度是目前北方棉区棉花育种工作的迫切任务。其改进方法一是将海岛棉强纤维基因转育到陆地棉,但由于变异大,分离世代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二是用具有野生棉种质的陆地棉强纤维品种改进当地推广品种。后一途径的主要困难在于强纤维特性与高皮棉产量间有负相关,使高产与强纤维不易结合(Al-Jibouri 等1958,Miller 和Rawling 1967,Meredith 和 Bridge 1971)。克服这种困难的第一种方法是用群体内互交,以打破这种不利的连锁,在 F1、F2、F3代把互交与选择结合,可使皮棉产量与成纱强度的相关系数由-0.93变为0.45,出现不少高产与强纤维结合的选系(culp 等1979)。第二种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陆地棉海岛棉杂交后代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 [J].
马藩之 ;
刘吉升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2, (03)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