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碳汇效果评价——以黑龙江森工林区为例

被引:16
作者
朱震锋
曹玉昆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天保工程; 森林碳汇; 碳密度; 测算; 评价;
D O I
10.16832/j.cnki.1005-9709.2012.03.012
中图分类号
F326.23 [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先在充分肯定天保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分析了该生态工程的碳汇功能和价值;其次运用森林碳密度法对2007年工程范围内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为2 253Tg,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大约为11.142 Gt,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占到全球总碳储量的0.45%,天保工程的碳储量巨大,碳汇潜力十分明显;最后,对天保工程未来在国内外林业碳汇贸易、增强国家气候谈判话语权、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探,提出了二期天保工程在公益林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2+282 +2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和后续政策研究.[D].国洪飞.东北林业大学.2011,
[2]   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对中国现行林业政策的影响分析 [J].
曹玉昆 ;
吕田 ;
陈宁静 .
林业经济问题, 2011, 31 (05) :377-382+391
[3]   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固碳释氧效益初探 [J].
唐万鹏 ;
史玉虎 ;
潘磊 ;
王晓荣 ;
王珠娜 .
湖北林业科技, 2011, (04) :1-6
[4]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估算及潜力分析 [J].
谢立红 ;
张荣涛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4) :88-89
[5]   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J].
王成军 .
绿色中国, 2011, (09) :54-57
[6]   6种温带森林碳密度与碳分配 [J].
张全智 ;
王传宽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621-631
[7]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固碳能力估算 [J].
胡会峰 ;
刘国华 .
生态学报, 2006, (01) :291-296
[8]   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J].
焦燕 ;
胡海清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2) :2248-2252
[9]   陆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J].
李玉强 ;
赵哈林 ;
陈银萍 .
生态学杂志, 2005, (01) :37-42
[10]   对森林碳汇及试点的思考 [J].
涂慧萍 ;
陈世清 ;
陈建群 .
林业资源管理, 2004, (06)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