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微生物化石

被引:10
作者
钱迈平
袁训来
阎永奎
丁保良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国家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宜昌,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南京,南京,南京
关键词
微生物化石; 新元古代; 苏皖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海相泥页岩、粉砂岩及燧石中富含微生物化石。其中 ,通过化学浸解法 ,从碎屑岩中获得14个形态属种的微生物化石 ;6个形态属种的蓝细菌化石呈三维立体状态保存在燧石切片中。浸解获得的泥页岩、粉砂岩相微生物化石 ,在刘老碑组中—上部的主要是片形和球形 :L aminarites antiquis-simus,L eiosphaeridia pelucida,Spumiosa alara及 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inensis;在九里桥组、贾园组和赵圩组主要为多面形和球形 :Monilinema quadratucella及 Synsphaeridium sp.;而史家组、金山寨组和沟后组则有丰富的球形、片形、梭形和带形个体 :L eiosphaeridia hyperboreica,Trachysphaeridium simplex,Annulum difuminatum,N ucellosphaeridium asperatum,Tophoporata sp.,Symplassosphaeridium sp.,Macroptycha uniplicata及 Taenia-tum simplex。该微生物组合可与河北及天津蓟县的新元古界景儿峪组和下马岭组的相对比。虽然上述微生物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仍在研究中 ,但却为我们了解新元古代大冰期前夕近岸海相环境生物圈提供了有关浮游植物的信息。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倪园组及九顶山组的燧石中 ,保存良好的微生物三维立体化石为丝形和球形蓝细菌遗留物 ,包括 Siphonophycus sp.,Eoentophysalis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8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江苏北部新元古界贾园组和赵圩组的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J].
阎永奎 .
江苏地质, 2002, (01) :1-6+65
[2]   论锥叠层石群(Conophyton)的形态发生——对苏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一个似锥叠层石的剖析 [J].
曹瑞骥 ;
袁训来 ;
肖书海 .
古生物学报, 2001, (03) :318-329
[3]   Sr、C同位素对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时代的界定 [J].
杨杰东郑文武王宗哲陶仙聪 .
地层学杂志, 2001, (01) :44-47
[4]   我国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J].
曹瑞骥 .
地层学杂志, 2000, (01) :1-7+35
[5]   华北高于庄组硅化微体化石组合的古环境(英文) [J].
李承洲 ;
高留比奇 ;
张昀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3) :237-258+326
[6]   论陡山沱组的年代(英文) [J].
安德鲁·诺尔 ;
肖书海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3) :225-236
[7]   中国南方末元古宙陡山沱组中的具刺磷酸盐微体化石(英文) [J].
尹磊明 ;
薛耀松 ;
袁训来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3) :267-274+333
[8]   Wengania globosa在陕西勉县茶店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发现 [J].
肖书海 ;
安德鲁·诺尔 ;
张录易 ;
华洪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3) :259-266+331
[10]   论我国新元古代微体浮游植物化石及其生物地层意义 [J].
尹磊明 .
古生物学报, 1999, (02)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