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探讨

被引:6
作者
武凤良
机构
[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外发展部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沉积(地质),气源岩,构造演化,生储盖组合,气藏形成,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北北西—南南东向狭长形莺歌海走滑盆地于始新世开始发育,经历渐新世崖城期海陆过渡相沉积后,海相环境持续至今。快速沉降配以来自红河三角洲等3个主要方向的充足物源供给,以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已厚约20000m,并形成高温高压场。盆地长期处于右旋扭动应力场中,中部有大型走滑断裂活动,派生东西向张力,扩展盆地空间,造成地壳减薄,盆地快速沉降;向南南东加强的张扭作用使沉积中心向南南东渐次转移,诱发岩体侵入斜列式排布。早第三纪末和中中新世的两次明显左旋扭动,前者使西北部地层回返抬升,沉积中心进一步向南南东转移,产生南北向构造脊;后者造成强烈反转,产生南北向构造脊和长轴背斜。有以生气为主的3套上第三系烃源岩,渐新统和始新统烃源岩因深埋、高成熟而对天然气聚集有着重要意义。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有勘探意义的储层依次有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岩性由粗变细。岩相纵、横向配置构成三种不同的运移方式。按成藏机制预测有4种不同的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3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