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王付
尚立芝
苗小玲
甘陈菲
张慧娜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四逆散; 肝功能;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羟脯氨酸;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2.05.058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四逆散对照组、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四逆散预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肝纤维化,0.5 m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肝纤维化。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四逆散加味7 g.kg-1),各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药,四逆散组4 g.kg-1,四逆散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4,7,3.5 g.kg-1),连续10周。全自动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清肝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酸性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加味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 U.L-1(138.88±21.52),(75.20±3.80),(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U.L-1,(375.25±10.95),(227.10±19.08),(P<0.05)]、碱性磷酸酶(ALP,P<0.05)、透明质酸[HA,μg.L-1(258.10±32),(135.26±34.09),(P<0.05)]、Ⅲ型胶原[μg.L-1(105.28±15.31),(85.32±9.53),(P<0.05)]、Ⅳ型胶原[μg.L-1(109.10±8.31),(86.48±19.17),(P<0.05)]、层黏连蛋白(LN,P<0.05)含量均显著下降,肝组织HYP,(P<0.0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四逆散加味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四逆散合方辨治肝胆病证 [J].
王付 ;
谢新年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19) :300-301
[2]   运用四逆散方证的若干问题 [J].
王付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10) :289-290
[3]   软肝散结胶囊抗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J].
青献春 ;
刘炳辰 ;
裴香萍 ;
张少峰 ;
王慧洁 ;
青小星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 (15) :149-151
[4]   猪血清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下瘀血汤对其影响 [J].
都广礼 ;
刘平 ;
王磊 ;
谭善忠 ;
龙爱华 ;
慕永平 ;
王春树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 15 (11) :48-51
[5]   HG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J].
毕红征 ;
杜春燕 ;
黄国钧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03) :526-528
[7]   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研究进展 [J].
陆伦根 ;
曾民德 .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15) :1078-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