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打旺根部入侵真菌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尹亚丽
南志标
李春杰
侯扶江
常生华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2]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沙打旺; 根部; 入侵; 真菌;
D O I
10.13817/j.cnki.cyycp.2006.01.009
中图分类号
S435.4 [饲料作物、牧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甘肃省环县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区种植的不同年限的沙打旺植株为研究材料,在2003年整个生长季内,于返青期、分枝期、盛花期和枯黄期分别对1龄,3龄和5龄沙打旺植株进行4次取样,并对样本根部入侵真菌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年龄沙打旺植株在分枝期和盛花期的根部带菌率均显著高于返青期,且随着沙打旺种植年限的增加其根部带菌率也不断增加;试验自沙打旺根部共分离到31种真菌,1龄23种,3龄23种,5龄22种;燕麦镰孢,腐皮镰孢和青霉3种真菌在3个年龄沙打旺各生育期植株根部均有分离。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53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沙打旺根腐病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J].
刘爱萍 ;
孙启忠 ;
胡俊 ;
聂素梅 ;
闫志坚 ;
王慧 .
中国草地, 2003, (02) :73-75
[2]   影响沙打旺生长衰退诸因素试验研究 [J].
聂素梅 ;
孙启忠 ;
闫志坚 ;
刘爱萍 .
内蒙古草业, 2002, (03) :36-38
[3]   科尔沁沙地沙打旺草地衰退规律与恢复技术研究 [J].
孙启忠 ;
桂荣 .
草地学报, 2000, (04) :253-261
[4]   建立中国的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体系 [J].
南志标 .
草业学报, 2000, (02) :1-9
[5]   赤峰地区不同生长年限沙打旺生产力的研究 [J].
孙启忠 ;
桂荣 ;
那日苏 ;
那达木德 ;
翟志宏 .
中国草地, 1999, (05) :30-35
[6]   内蒙古水土流失区沙打旺人工草地产草量及增产效益 [J].
张云娥 ;
张庆琼 ;
李国萍 ;
刘瑞雪 ;
朱智宏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8, (03) :135-138
[7]   我国五省(区、市)的沙打旺病害及其分布特征 [J].
南志标 ;
刘若 .
草业科学, 1997, (06) :31-35+40
[8]   庆阳地区沙打旺病害调查报告 [J].
赵明轩 .
草与畜杂志, 1995, (01) :33-34
[9]   黄土高原草地生产持续发展研究──Ⅰ.沙打旺人工草地衰退后的草种更替 [J].
关秀琦,邹厚远,鲁子瑜,刘克俭,古晓林 .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03) :56-60
[10]   冷温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荒坡地沙打旺系统生态效能的调查研究 [J].
芦满济,杜福成,杨志爱 .
茶叶科学, 1994, (02)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