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4个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被引:44
作者
刘静霞
周莉
赵振山
桂建芳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 湖北武汉
关键词
锦鲤; 人工雌核发育; 多态性; 微卫星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9.468 [];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利用Crooijmansetal (1997)分离的包含CA重复单元的普通鲤鱼 (CyprinuscarpioL .)的 8个微卫星DNA标记 ,对从锦鲤 (CyprinuscarpioL .)的红白、大正和昭和 3个不同品系中所获得的 4个不同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 2 0尾个体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表明 ,8对引物在 2 0尾个体中均能重复稳定地扩增出相应的同源序列。随引物不同 ,各等位基因数为 1~ 11个 ,大小在 6 8~ 2 6 4bp。在MFW 4、MFW7、MFW 19、MFW 2 0、MFW 2 3和MFW 2 4  6个微卫星的扩增结果中 ,2 0尾个体的扩增图谱呈现了高度的遗传多态性 ,不同雌核发育家系内个体的遗传异质性也较大。其中大正 (TaS)和红白 1(RW1)的个体不仅花色分化显著 ,而且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高达 0 2 8。通过对微卫星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发现 ,由于锦鲤品系中的每一个体是通过不断地杂交选育而获得 ,基因组来源复杂 ,基因高度杂合。因此 ,只进行 1代的人工雌核发育 ,其家系内仅部分个体的部分座位出现纯合。所获得的人工雌核发育锦鲤为后续的色素遗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同时 ,所鉴定的微卫星分子标记为进行锦鲤的分子标记育种和基因组作图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红白锦鲤群体的RAPD标记分析 [J].
贾海波 ;
周莉 ;
桂建芳 .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01) :1-7
[2]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雌核发育银鲫的遗传多样性初探 [J].
周莉 ;
刘静霞 ;
桂建芳 .
动物学研究, 2001, (04) :257-264
[3]   两个雌核发育白鲢群体同工酶分析及遗传标记的确定 [J].
杨书婷 ;
桂建芳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3) :264-268
[4]   银鲫复合种外源遗传物质整入的RAPD分析 [J].
周莉 ;
樊连春 ;
桂建芳 .
水生生物学报, 1998, (04) :301-306
[5]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的研究 Ⅱ.静水压处理和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诱导水晶彩鲫四倍体 [J].
桂建芳 ;
孙建民 ;
梁绍昌 ;
黄文郁 ;
蒋一珪 .
水生生物学报, 1991, (04) :333-342+393
[6]   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的研究 Ⅰ.静水压休克诱导三倍体水晶彩鲫 [J].
桂建芳 ;
梁绍昌 ;
孙建民 ;
黄文郁 ;
蒋一珪 .
水生生物学报, 1990, (04) :336-344+388
[7]   鲤鱼人工雌核发育及其作为建立近交系新途径的研究 [J].
吴清江 ;
陈荣德 ;
叶玉珍 ;
柯鸿文 .
遗传学报, 1981, (01) :50-55+98
[8]   Microsatellite DNA in fishes [J].
OConnell, M ;
Wright, JM .
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1997, 7 (03) :331-363
[9]  
Genetic analysis of RFLPs, GATA microsatellites and RAPDs in a cross between L. esculentum and L. pimpinellifolium[J] . S. Grandillo,S. D. Tanksle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6 (8)
[10]  
Role of genetic markers in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 useful tools or stamp collection .2 Moira M F,Roy G D. Can J. Fish Aquat Sci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