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以非典型形式在自然界长期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宋延富
机构
[1] 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
关键词
鼠疫菌株; 噬菌体; 毒力; 荒漠; 毒性; 疫源地; 动物鼠疫; 非典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正> 非典型鼠疫耶尔森氏菌(简称鼠疫菌)指不具备典型鼠疫菌生物学特性1项或几项特异特征的菌株。如抗鼠疫噬菌体株,不能产生FraI、PstI及丧失其它特性的弱毒力或无毒力L—型鼠疫菌株等。 6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关注控制和根除鼠疫的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然而,鼠疫并没有根除,一些国家的某些地区鼠疫一直或强或弱的流行,而另一些地区出现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流行静息期,人们无法预测,而后突然发生动物鼠疫流行,甚至突然出现大面积广泛的多点暴发人间或动物间鼠疫。这在中国、原苏联、美国、印度及非洲国家的一些地区都先后出现过鼠疫流行静息期与突然再发的现象。因此人们一直把鼠疫长存之迷的研究作为重大核心课题之一。积累了大量资料,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假说。引人注目的假说有两种,一种是流行保存说,另一种是变异保存说。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3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