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刍议

被引:1
作者
陈杰
王君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保护; 模式; 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文章认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危机的关键症结在于法律规制疲软与行业自律不足,其中前者是主导性因素。通过分析当今世界两种主要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异同、利弊和价值取向,本文指出不同模式在目标归宿上高度一致,其路径选择在全球化时代也有相互妥协与融合的倾向,并据此提出我国应秉持动态平衡观,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全球化形势、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和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时势,通过调整个人信息保护与流通之间的规范平衡点,寻求并实现公民权利保护和信息产业发展之间的价值均衡,从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示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 [J].
齐爱民 .
河北法学, 2005, (06) :2-5
[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国际比较研究.[M].齐爱民.法律出版社.2015,
[3]  
域外个人数据保护法汇编.[M].周汉华;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4]  
个人信息保护前沿问题研究.[M].周汉华;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5]  
信息技术法.[M].(英)戴恩·罗兰德(DianeRowland);(英)伊丽莎白·麦克唐纳(ElizabethMacdonald)著;宋连斌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