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创新逻辑的当代阐释

被引:18
作者
任平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办
关键词
资本创新; 历史场域; 历史场景; 当代资本批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年马克思所宣告的"被剥夺"、"被炸毁"、"被敲响丧钟"的资本依然"持续在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创新"。逐利本性推动着资本可以将一切能够赢利的要素和形式都资本化,因而具有不断创新、转换资本形态的变革功能。资本创新具有产业内部创新、创新产业、拓展区域等形式。资本的主导形态从当年马克思面对的占主导地位的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消费品资本等等,不断变革。资本创新造就了新的历史场景,这种新的历史场景是历史场域的表象化结构,也是资本拜物教的景观社会。虽然资本的一般本性和历史二重性作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资本创新和历史场景转换毕竟造就了资本时代的形态和特征,有着种种不同于工业资本主导时代的特质和功能。我们既不能用低于历史水平的教条主义对待当代,否认资本创新所造就的历史场景变化;更不能跟着后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精髓。问题的解答归结为一点,就是需要有当代的资本批判理论,从而呼唤新时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8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英) 伊格尔顿; 著.新星出版社.201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3]  
马克思的幽灵.[M].(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