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润湿性对油水渗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宋新旺
[1
,2
]
张立娟
[1
,3
]
曹绪龙
[2
]
侯吉瑞
[1
,3
]
岳湘安
[1
,3
]
机构:
[1]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砂岩油藏;
岩心;
润湿性;
水相渗透率;
油相渗透率;
水驱;
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D O I:
10.19346/j.cnki.1000-4092.2008.04.004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用亲水露头砂制备水测渗透率分别为0.030、0.197、0.508μm2的3组人造柱状岩心,每组岩心分为表面亲水(不处理)、中性润湿(经甲基硅油处理)、亲油(经胜利原油煤油混合油处理)3类,其表面润湿性经切片测定动态接触角确认。分别用矿化度19.4 g/L的模拟胜利地层水和模拟油测定岩心渗透率。相同渗透率岩心的水测渗透率,岩心表面亲水时最高,中性润湿时次之,亲油时最低,变化幅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大达600倍;油测渗透率则在表面中性润湿时为最高,亲油时次之,亲水时最低。岩心的水驱采收率,以岩心表面中性润湿时为最高,表面亲水时大幅下降,表面亲油时最低,但与表面亲水时相比,降幅不大。认为油润湿是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高的原因之一,将油藏润湿性转为中性,可提高水(及化学驱油剂)的注入能力。表3参8。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0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