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与特征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柳沟村为例

被引:3
作者
李玉新 [1 ,2 ]
靳乐山 [2 ]
机构
[1]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乡村旅游; 柳沟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020202 ;
摘要
通过对北京市郊县柳沟村的实证研究,得到乡村旅游生态足迹的特点和构成。研究发现,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节约了部分生态足迹,该村60万游客2011年生态足迹为2266.724chm2,平均0.003778chm2/人,是一种生态足迹较小的旅游方式;占用土地类型比例依次是化石能源地45.37%、可耕地44.79%、水域9.69%、建成地0.15%。从旅游环节来看,食宿、交通、游购娱、废弃物处理比例分别为46.06%、27.25%、22.54%、4.15%。由于本地不具备生产条件或生产优势,食物贸易转移了部分生态足迹,目的地发展旅游业可提高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147 / 1149+1152 +11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研究.[M].谢高地;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1,
[2]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产量因子测算 [J].
刘某承 ;
李文华 ;
谢高地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3) :592-597
[3]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J].
章锦河 .
生态学报, 2008, (06) :2764-2773
[4]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J].
王保利 ;
李永宏 .
生态学报, 2007, (11) :4777-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