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主体性VS主体性:全球化语境下的译本整合形态

被引:17
作者
杨柳
机构
[1] 湖南大学翻译学系 湖南长沙
[2]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翻译所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主体性; 交互主体性; 翻译; 哲学;
D O I
10.13458/j.cnki.flatt.002727
中图分类号
H059 [翻译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从《第五奇迹》的群体翻译实践入手 ,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社会的译本建构逻辑以及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批判地剖析了翻译的主体性研究在西方和中国语境下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 ,并从哲学和文化角度阐述在翻译过程中建立合理的交互主体性的见解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主体性哲学.[M].郭湛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许钧等著;.译林出版社.2001,
[3]  
文学批评理论.[M].(英)拉曼·塞尔登(RamanSelden)编;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进入澄明之境.[M].张世英著;.商务印书馆.1999,
[5]  
20世纪西方美学.[M].周宪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主体性的黄昏.[M].(美)多尔迈(Dallmayr;FredR.)著;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7]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Heiderger;M·) 著;陈嘉映;王庆节 译.三联书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