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1年我国自杀人口的性别差异

被引:8
作者
黄润龙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自杀率; 自杀人口; 实证分析; 性别差异;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1.01.010
中图分类号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02 ;
摘要
文章回顾了近年我国因自杀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分析了1987-2007年我国历年的自杀人数及构成。分析表明:①近20年我国由高自杀率国家转变为低自杀率国家,②女性自杀率虽下降明显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③青少年自杀人数比例下降、老年自杀人数相对比例上升,④农村自杀发生率是城市的3~5倍。最后,探讨我国妇女自杀死亡的社会原因,研究了自杀的防范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2002-2006年浙江省居民自杀死亡及相关危险行为分析 [J].
胡如英 ;
王浩 ;
龚巍巍 ;
俞敏 .
疾病监测, 2008, (06) :384-386
[2]   中国老年与青年人自杀死亡特征的分析 [J].
魏立和 ;
薛德旺 ;
费立鹏 ;
朱凤艳 ;
杨功焕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 (05) :305-306
[3]   自杀的国内研究概况 [J].
潘令仪 ;
王祖承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07) :669-670
[4]   1996~2000年湖北省麻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伤害死亡分析 [J].
马敬东 ;
刘筱娴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1) :33-35
[5]   云南省自杀情况研究 [J].
姚坚 ;
冯再昆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04) :240-241
[6]   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J].
兰利明 ;
叶绿芝 ;
赖根祥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04) :237-237
[7]   自杀原因的研究现状 [J].
翟书涛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 (02) :4-7
[8]   一、关于自杀的研究(一) 自杀的发生机制 [J].
翟书涛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02) :97-100
[9]   我国目前自杀的主要特点、社会心理分析与对策 [J].
马剑侠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6) :97-99
[10]   自杀未遂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临床特点 [J].
马长锁 ;
方明昭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0, (04) :2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