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5
作者
李祝平
欧阳强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绿色化指数; 绿色化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001 ;
摘要
在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化指数"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际绿色化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定基极差法"和"纵向堆叠数据法"对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色化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对长江中游4个省会城市和4个省份的绿色化指数、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进行时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色化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前景很好;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化水平体现出明显的城市差异,长沙发展水平最高,合肥和武汉居中,南昌发展水平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经济增长绿化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度的拉动,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有恶化趋势。为此,提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区域均衡的绿色化发展模式、采取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发展、完善官员晋升的绿色考评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循环经济 [J].
冯之浚 .
中国软科学, 2004, (10) :1-9
[2]   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 [J].
诸大建 .
世界环境, 2000, (03) :6-12
[3]  
2016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晓西, 2016
[4]  
Linking dynamic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J] . David Finnoff,John Tschirhart. &nbsp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 2007 (2)
[5]  
Chapter 28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s[J] . William A. Brock. &nbsp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 2005
[6]   绿色经济理论最新发展述评 [J].
唐啸 .
国外理论动态, 2014, (01) :125-132
[7]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 [J].
潘家华 ;
庄贵阳 ;
郑艳 ;
朱守先 ;
谢倩漪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4) :88-101+5
[8]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考量 [J].
周宏春 .
理论前沿, 2009, (20) :1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