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伶仃洋最大混浊带研究

被引:43
作者
田向平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珠江河口; 含沙量分布; 下游河段; 斜压力; 梯度力; 切应力; 剪应力; 平均压强; 拦门沙; 沙洲; 涨潮时; 泥沙含量; 泥沙絮凝; 枯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河口淤积常与最大混浊带的发育有关。自从Glangeaud(1938,1941)提出最大混浊带这一概念以来,世界上许多研究者开展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国近年来也对长江和瓯江河口最大混浊带进行了探讨。 1975年以来,先后在伶仃洋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水文调查,不少研究还从不同角度对伶仃洋的动力地形和沉积问题进行分析,但有关伶仃洋最大混浊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报道。本文即试图从河口最大混浊带的角度对伶仃洋东、西槽的淤积问题进行研讨。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海岸河口区动力、地貌、沉积过程论文集.[M].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编辑;.科学出版社.1985,
[2]  
泥沙运动学引论.[M].沙玉清著;.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
[3]   珠江口伶仃洋咸淡水混合特征 [J].
应秩甫 ;
陈世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1) :1-10
[4]   珠江河口湾伶仃洋的地形 [J].
赵焕庭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2) :25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