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病毒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
被引:8
作者
:
李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兽医研究所
广西兽医研究所
李军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芸
[
2
]
机构
:
[1]
广西兽医研究所
[2]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来源
:
生命的化学
|
2006年
/ 05期
关键词
:
病毒;
Toll样受体;
RIG-I;
Mda-5;
I型干扰素;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392 [医学免疫学];
学科分类号
:
100102 ;
摘要
:
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被细胞的相关受体识别后,分别经过Toll样受体途径和核酸结合蛋白途径进行信号转导,启动β-干扰素的转录和合成。从感染细胞分泌的β-干扰素与细胞膜上I型干扰素共有的受体结合后,经Jak/STAT信号途径刺激细胞产生一系列具有抗病毒效应的的干扰素刺激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7作为一种干扰素刺激因子在启动随后的α-干扰素转录中起着重要作用。α、β-干扰素的产生进一步放大了产生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信号,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加强了免疫应答的强度和延长免疫应答的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398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