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量与行距配置对北方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王建林 [1 ]
徐正进 [2 ]
衣先众 [3 ]
机构
[1] 莱阳农学院
[2] 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
[3] 栖霞市农业局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插秧量; 行距配置; 移栽方式; 杂交稻; 常规稻; 产量;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6.06.01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比较了在不同插秧量和行距配置方式下杂交稻和常规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杂交稻穗大、粒多、千粒重大、经济系数高、灌浆持续期长、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率高。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7.27%。但不同类型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不同:杂交稻适宜插单苗,而常规稻适宜插3苗;不论是杂交稻还是常规稻,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适宜等行距栽培以减少群体漏光,弯曲穗型品种适宜宽窄行栽培以改善中下层叶片的光照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631 / 6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杂交中稻父本结实率与组合结实率的相关性 [J].
李稳香 ;
陈立云 ;
雷东阳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5-7
[2]   两系法杂交水稻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的动态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J].
陈小荣 ;
钟蕾 ;
左清凡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1) :73-77
[3]   穗型和行距对水稻冠层受光态势的影响 [J].
王建林 ;
徐正进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5) :422-426
[4]   水稻理想穗型设计的原理与参数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龙步 ;
杨守仁 .
科学通报, 2005, (18) :111-113
[5]   杂交水稻及亲本灌浆期籽粒和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 [J].
李雪梅 ;
樊金娟 ;
徐正进 ;
张立军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23-127
[6]   强化栽培体系(SRI)对杂交水稻群体分蘖的影响附视频 [J].
陈仙祥 ;
陈明霞 ;
黄新 ;
杨忠热 ;
黄永林 ;
胡光兰 ;
蒙光 .
贵州农业科学, 2005, (01) :28-30
[7]   沈农265,沈农606与沈农9741 [J].
陈温福 .
作物研究, 2004, (04) :273-274
[8]   北方杂交稻与常规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J].
王建林 ;
徐正进 ;
马殿荣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5) :51-56
[9]   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张文忠 ;
周淑清 ;
刘丽霞 ;
张龙步 ;
杨守仁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10) :1407-1413
[10]   杂交粳稻屉优418及其亲本灌浆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衰老之间的关系 [J].
樊金娟 ;
李雪梅 ;
徐正进 ;
张立军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2)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