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熟及水的作用对热解烃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刘金萍 [1 ]
耿安松 [1 ]
卢家烂 [1 ]
王铜山 [1 ]
杨楚鹏 [1 ]
金兆勋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热成熟作用; 热解烃; 正构烷烃; 氢同位素; 烃源岩;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Ⅱ型未成熟源岩采用高压釜热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在有水及无水条件下,生成的热解烃中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随热成熟作用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水条件下,随热解温度的升高(290-400℃),热解烃中正构烷烃呈现富D(2H)趋势,氢同位素发生了20‰左右的分馏;而在有水条件下,由于相同热解温度点所达到的成熟度低于无水条件下的,所以产生的氢同位素分馏相对要小。热模拟实验中水的存在对热解烃中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组成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热成熟作用及成岩作用过程中的氢同位素交换均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脂类化合物本身的同位素组成,脂类化合物的氢同位素能够用来评价有机质的来源、进行油源对比以及地质历史时期沉积古环境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2+206 +2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Reconstruction of palaeohydrological conditions in a lagoon during the 2nd Zechstein cycle through simultaneous use of δD values of individual n-alkanes and δ18O and δ13C values of carbonates [J].
Sachse, D ;
Radke, J ;
Gaupp, R ;
Schwark, L ;
Lüniger, G ;
Gleixner, G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4, 93 (04) :55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