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滴灌棉田不同耕作措施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王兰 [1 ,2 ,3 ]
冯宏祖 [1 ]
龚明福 [2 ]
周立刚 [3 ]
机构
[1]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灌溉; 耕作; 试验; 棉花黄萎病; 微菌核; 拮抗微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灌水技术的集成,该文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棉花连作、稻棉轮作、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棉花黄萎病病情加重,连作10a时达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连作棉田土壤中黄萎病微菌核与黄萎病病情指数的数量变化基本一致,细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呈现减小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则呈增加的趋势。重病田进行稻棉轮作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是一个逐步衰减的过程,稻改棉第5年黄萎病病情指数恢复到轮作前的水平;深翻的防病作用在于有效地减少了耕作层0~30cm土层中黄萎病微菌核的数量。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存在黄萎病菌的拮抗微生物,但不同生育期土壤拮抗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变化,应用对峙培养获得了1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以后棉花枯黄萎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利用气象资料指导膜下滴灌棉花灌溉的试验研究 [J].
刘雁翼 ;
杨贵森 ;
张寄阳 ;
宋建峰 ;
李宁 ;
段爱旺 .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3) :37-40
[2]   棉花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防益菌的筛选 [J].
罗明 ;
芦云 ;
张祥林 .
新疆农业科学, 2004, (05) :277-282
[3]   黄瓜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J].
胡元森 ;
吴坤 ;
刘娜 ;
陈红歌 ;
贾新成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10) :1521-1526
[4]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J].
马云华 ;
魏珉 ;
王秀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6) :1005-1008
[5]   FAME法分析施肥对番茄青枯病抑制和土壤健康恢复的效果 [J].
蔡燕飞 ;
廖宗文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08) :922-927
[6]   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J].
李社增 ;
马平 ;
刘杏忠 ;
H.C.Huang ;
陈新华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5) :422-425
[7]   新疆大田膜下滴灌的发展前景 [J].
邵光成 ;
蔡焕杰 ;
吴磊 ;
张振华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3) :122-127
[8]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J].
石磊岩 .
棉花学报, 1995, (04) :243-245+251
[9]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连作防病效果的研究 [J].
吴传德 ;
延欣芳 .
植物保护学报, 1985, (03) :195-200
[10]   Microbial biomarkers as an indicator of ecosystem recovery following surface mine reclamation [J].
Mummey, DL ;
Stahl, PD ;
Buyer, JS .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2, 21 (03) :25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