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与交往形式研究

被引:8
作者
姜锡润
王燕
机构
[1]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关键词
交往; 交往形式; 生产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有些学者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范畴是后来的“生产关系”范畴的雏形。其实 ,“交往形式”是一个比“生产关系”更宽泛的概念 ,“交往”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前提和必要条件。《形态》中的“交往”和“交往形式”是两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范畴 ,不应与生产关系范畴相等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45 / 4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哲学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4]  
交往与社会进化.[M].(联邦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J.)著;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
[5]  
文明与野蛮.[M].[美]罗伯特·路威 著(Robert H·Lowie);吕叔湘 译.三联书店.198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