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阴与不耐阴大豆茎叶性状的变异及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22
作者
梁镇林
机构
[1] 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贵阳
关键词
大豆; 耐阴性; 单作; 间作; 变异; 茎叶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大豆不耐阴品种的性状变异大于耐阴品种 ,茎叶性状中 ,叶形指数的变异最小、柄角的变异最大 ,表明叶形性状较稳定、柄角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对照单作 ,大豆间作后 ,节长增加、节径和柄茎变细 ,比叶鲜、干重下降 ,两类型大豆有着基本一致的消长趋势 ,但在消长平准上 ,不耐阴品种比耐阴品种显著。柄角、柄长和叶片的长、宽及面积等五性状 ,在中、高节位上的叶层变化及差异 ,表现了不耐阴品种对弱光环境反应的敏感和耐阴品种的钝性。耐阴品种比不耐阴品种的叶片相对厚小、叶形狭长、叶柄短且与主茎夹角小、植株收敛、节短、主茎弹性好 ,抗倒 ,适于密植和间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大豆生理与生理育种.[M].许忠仁;张贤泽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大豆生理.[M].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大豆生理》编写组 编.科学出版社.1981,
[3]  
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M].[日]户刈义次 主编;薛德榕 译.科学出版社.1979,
[4]   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及选择 [J].
梁镇林 ;
梁颖 .
大豆科学, 1997, (01) :55-60
[5]   大豆耐阴性研究Ⅹ:不同耐阴性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研究 [J].
梁镇林 ;
梁慕勤 ;
潘世元 ;
毕志忠 .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2, (02) :16-22
[6]   大豆茎组织解剖性状与耐阴性的关系 [J].
兴红 ;
傅生华 ;
刘凡值 ;
梁慕勤 .
贵州农业科学, 1990, (02) :1-6
[7]   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J].
王华 ;
余建章 .
大豆科学, 1988, (04) :3-267
[8]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 [J].
田佩占 ;
王继安 ;
孙志强 .
大豆科学, 1988, (04) :341-343
[9]   大豆叶柄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徐克章 ;
刘宝 ;
丛雨生 ;
赵然 ;
邢国芹 ;
张彦华 .
大豆科学, 1988, (03) :245-247
[10]   大豆不同叶形的品种间杂交后代叶形的遗传相关分析 [J].
陈怡 .
大豆科学, 1988, (01)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