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范性解读——基于“双重法益”的新立场

被引:20
作者
王海军 [1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2]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双重法益; 行为模式; 构成要素;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3.05.00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105 ;
摘要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不法行为既侵犯了劳动者的财产权益,又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其侵害的法益并非单一客体而是涵括双重内容。本罪的客观行为模式是不作为,主观罪过是故意但不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数额较大"、"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有能力支付而仍不支付"等入罪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内涵,应在双重法益的指导和制约下作实质的解读和细致的框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轻罪刑事政策的独立品格与基本释义 [J].
郑丽萍 .
法学评论, 2013, 31 (02) :21-27
[2]   也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J].
王勇 .
法学评论, 2011, 29 (06) :15-21
[3]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反思与改造——以法益视角为进路 [J].
苏青 .
法学评论, 2011, 29 (03) :52-57
[4]  
刑法总论.[M].(日) 山口厚;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M].陈兴良;周光权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  
犯罪实行行为论.[M].(日) 西原春夫;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  
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
[10]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张明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