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2002~2004年广西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16
作者:
谭春梅
董柏青
梁绍伶
黄林
孟军
吕炜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宁
[3] 南宁
来源:
关键词:
重大疫情;
病死率;
流行病学;
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比较和分析2002~2004年广西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现状,探讨新的管理模式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的规定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由法定报告单位报告2002~2004年广西传染病疫情资料363起。按法定传染病的不同病种,不同发生强度将突发传染病疫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4个等级,统计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广西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结果3年来共报告重大突发性传染病疫情147起,发病19834例,死亡61例,病死率3.08‰。从城乡分布来看,无论是起数还是死亡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村屯、乡村、县城、城市,病死率农村为3.82‰明显高于城市的0.81‰(χ2=10.93,P<0.01)。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疫情起数(82起)和发病人数(14674例)多于社会人群(65起,5160例),但病死率低于社会人群(χ2=137.59,P<0.01)。本资料与历年资料比较,3年的疫情发生频率和发病人数分别高于1998~2001年(31起,2537例),但病死率明显低于以往报告(43.75‰)(χ2=487.81,P<0.01)。结论2002~2004年广西重大传染病疫情“三间”分布基本符合本地规律,比较系统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强化“三网”建设后,提高了广西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对领导的责任心、报告的敏感性和救助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