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

被引:37
作者
庞雄飞
侯任环
包华理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
关键词
种群系统; 种群生命表; 褐稻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把褐稻虱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E)、1~2龄若虫(S)、3~4龄若虫(L)和成虫(A)4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states)。在稻田调查中分别记录其单位面积的数量。通过换算,计算卵、1~2龄若虫和3~5龄若虫的存活率(Sg,Ss,SL)及各作用因子相对应的存活率(S1,S2,S3,S4,S5,S6),同时通过实验种群的产卵量(FPFP?),成虫逐日产卵概率(P?)和自然种群成虫逐日存活率(A?)组成的下代卵量概率,∑P?(S?)1组成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各个组分。如果包含成虫迁移后的居留率S,则根据生命表组分建立的种群趋势数字模型(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可扩充为: I=SESSSLFPFP?S_t∑P?(S?)1 I=S1S2S3S4S5S6FPFP♀S?∑PH(S?)1该数学模型有助于褐稻虱种群系统研究的各项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昆虫天敌作用的评价 [J].
庞雄飞 ;
梁广文 ;
曾玲 .
生态学报, 1984, (01) :46-56
[2]   稻纵卷叶螟防治策略的探讨(一)——稻纵卷叶螟生命表及其主要死亡因子分析 [J].
庞雄飞 ;
侯任环 ;
梁广文 ;
李哲怀 .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1, (04) :71-84
[3]   昆虫生命表的制作与分析 [J].
尹汝湛 .
植物保护, 1980, (01) :31-38
[4]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tables for the spruce budworm .2 Morris R F and Miller C A. Can.J.Zool .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