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铜、铅、镉、铀、硒等元素的沉积通量及其人为影响的初步评价

被引:3
作者
兰士侯
乔献芬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 厦门
关键词
沉积物样品; 河口区; Pb; Cd; 人为影响; 初步评价; 沉积通量; 陆架区; 长江口; 扬子江口; 沉积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海洋沉积物是水体中金属元素的最终归宿,金属元素在柱状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是水体受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由于Pb-210测年技术能测定近百年来的沉积物年龄和沉积速率,近年来已广泛用来研究海洋、河流、湖泊、港湾的污染史。国家海洋局于80年代初建立了Pb-210测年技术。本文根据长江口河口区和陆架区两个柱状沉积物样各层位Cu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河口地区底质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评价及其与泥沙运动的关系 [J].
黄薇文 ;
张经 ;
陆贤崑 .
环境科学, 1985, (04) :29-34
[2]   海洋沉积物中210Pb的测定及其在地质年代学中的应用 [J].
邹汉阳 ;
余兴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6) :793-802
[3]   Pb地质年代学方法的建立及在渤海锦州湾污染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J].
万邦和 ;
刘国贤 ;
杨松林 ;
李淑媛 ;
周义华 ;
不详 .
海洋通报 , 1983, (05) :66-70
[4]   210Pb法测定东海大陆架现代沉积速率 [J].
邹汉阳 ;
苏贤泽 ;
余兴光 ;
曾宪章 ;
许丕安 .
台湾海峡, 1982, (02) :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