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权的保护标准研究——以我国“被遗忘权第一案”为中心

被引:15
作者
张建文
李倩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被遗忘权; 删除标准; 比例原则; 《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D O I
10.16392/j.cnki.14-1057/c.2016.06.016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任甲玉案"判决是我国对被遗忘权保护的首次正式回应,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学界和域外立法逐渐开始认同,被遗忘权实质是信息删除,其价值追求在于信息自决。该判决将被遗忘权的法律地位界定为人格利益,这是现阶段较为妥适的选择。信息主体并非有权删除由他人控制的全部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保护需要相对确定的标准。该判决中提出的被遗忘权保护标准虽然可行,但过于宏观,应当运用"四阶"比例原则对其进行内在逻辑的梳理。在未来立法中,有必要选择性借鉴欧盟2016年《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被遗忘权条款,以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删除的具体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 [1] 被遗忘权在我国人格权中的定位与适用[J].李倩.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 [2] 被遗忘权:搜索引擎上过时个人信息的私法规制[J].罗浏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 [3] 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J].郑晓剑. 中国法学.2016(02)
  • [4] 论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兼谈被遗忘权在人格权谱系中的地位[J].段卫利. 学习与探索.2016(04)
  • [5] 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及其检讨——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之保护客体[J].杨芳. 比较法研究.2015(06)
  • [6] 网络社会的被遗忘权研究[J].郑志峰. 法商研究.2015(06)
  • [7] 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J].杨立新,韩煦. 法律适用.2015(02)
  • [8] 被遗忘权的概念分析[J].郑远民,李志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01)
  • [9] 指纹隐私保护:公、私法二元维度[J].张红. 法学评论.2015(01)
  • [10] 权利冲突中的利益衡量与动态抉择——以罗伊诉韦德案为例[J].马特. 江西社会科学.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