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环素预防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1
作者
孙晓枫
乔桂荣
兰海涛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高血压,肾性; 颅内动脉瘤; 多西环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制作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没有动脉瘤产生,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微弱;模型组动脉瘤发生率20%,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其脑动脉壁MMP-2、MMP-9活性迅速增加,在术后1个月基本达最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治疗组仅发现部分动脉呈瘤前病变,无明显的动脉瘤产生,其动脉壁MMP-2、MMP-9活性被明显抑制,随着大鼠血压的增加,MMP-2、MMP-9活性仅有轻度增加,无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异常增高的MMP-2、MMP-9活性,从而阻止脑动脉瘤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03 / 7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脑囊性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J].
齐巍 ;
赵继宗 ;
王硕 ;
王嵘 .
北京医学, 2004, (01) :3-5
[2]   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发生机制探讨 [J].
孙晓枫 ;
张庆俊 ;
兰海涛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06)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