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告1970~1984年28例泡球蚴病,其中21例为甘肃籍,地区分布包括七个县,以漳县病例最多(占13例)。28例中男19例,女9例。20~40岁年龄占67.8%。病程多为1~5年。主要症状是上腹肿块(96.4%),腹痛(39.3%),消化不良(25.0%),黄疸(17.8%)和门脉高压(10.7%)。17例包虫皮试阳性率为94.1%。10例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全为阴性。23例病理大体观以巨块型(52.1%)多见,结节型和混合型各占17.4%和30.4%。显微镜下观察显大小不同的无数小囊泡,周围或附近呈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形成泡球蚴结节或肉芽肿,增殖方式呈外殖性和内殖性芽生。2例继发肺、脑转移和1例肝门淋巴结转移。22例施行手术探查,仅7例作坏死腔外引流术。19例随访,有5例死于术后6~12月,14例已存活1~8年。12例服用中西药物治疗,其中7例已随访0.5~2.5年,除1例无效外,其余6例均显临床改善。本文还就我省流行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