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盆地粗面斑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5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任作伟
陈振岩
王银喜
张遵忠
汤晓茜
赵明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4]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5] 南京
[6] 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盘锦
[7] 盘锦
关键词
粗面岩; 粗面斑岩; 地球化学; 成岩环境; 辽河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粗面斑岩呈次火山相顺层侵入于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地层中,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41.5±2.2)Ma粗面斑岩呈斑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歪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基质主要为碱性长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斑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59.58(wt%)到61.22(wt%),(K2O+Na2O)介于10.40(wt%)到11.83(wt%)之间,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h、Zr和Hf)和轻稀土元素,亏损Pb.除具明显的Eu负异常,粗面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伴生玄武岩的相似.以上特征表明,粗面斑岩是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结果,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显著.此外,粗面斑岩亏损Sr、Eu、K和Rb,其K/Rb和Rb、Eu 和ΣREE分别呈线性相关,表明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对粗面质岩浆的演化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粗面质岩石是玄武质岩浆在低压环境(≤1.0GPa)下经历大比例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而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发生超低压(约100MPa)条件下,这与本区沙三期相对稳定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相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