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55
作者
孙茜 [1 ]
孙春霞 [2 ]
孙晓阳 [3 ]
机构
[1]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运营管理处
[2]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3]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危重症; 风险指数; 院内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59.7 [急症、急救处理];
学科分类号
100218 ;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善和优化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4月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转运的1 488例危重患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5—8月其转运的1 6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凭经验转运的方法,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找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和发生率评分,计算危害指数(RPN),通过决策树分析,决定优先改善的流程,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94%(97/1 632),低于对照组的22.58%(336/1 488)(χ2=180.249,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96%(1 566/1 632),高于对照组的77.96%(1 160/1 488)(χ2=229.378,P<0.001);观察组接收/检查科室满意度为94.98%(1 550/1 632),高于对照组的68.95%(1 026/1 488)(χ2=364.806,P<0.001)。结论通过运用HFMEA优化了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了转运过程中失效模式的发生风险,保障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4022 / 40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J].
赵文凤 ;
孙春红 ;
闫柏刚 ;
刘晰 ;
郑嘉容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 (13) :1895-1897
[2]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J].
葛美红 ;
祈方遒 .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20) :1860-1862
[3]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 [J].
徐建芳 ;
丁万红 .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01) :287-287
[4]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 [J].
谢佩玲 ;
吴静 ;
蔡映杰 ;
李燕玲 ;
田朝伟 .
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11) :2004-2005
[5]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研究 [J].
刘家红 ;
郑显兰 .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3) :2723-2725
[6]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 [J].
卢勇 ;
苏磊 ;
秦伟毅 ;
贾乐宁 ;
周伟梁 ;
杨靓 ;
张智慧 .
中国急救医学, 2005, (06) :457-458
[7]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J].
赵伟英 ;
Greaney Brendan ;
陈三妹 ;
徐凤娇 ;
金静芬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02) :219-221
[8]  
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际转运指南[J]. 孟海东,何忠杰.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4 (06)
[9]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Failure Mode Scoring Procedures[J] . Laura Ashley,Gerry Armitage.Journal of Patient Safety . 2010 (4)
[10]   The reduction of irregularities in the use of "process FMEA" [J].
Estorilio, Carla ;
Posso, Richard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2010, 27 (06)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