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山东小麦新品种(系)综合表现的评价
被引:34
作者
:
韩启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烟台
韩启秀
机构
:
[1]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烟台
来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年
/ 02期
关键词
:
小麦;
灰色关联度;
新品种(系);
综合表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2001~2002年度山东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高肥甲组l3个品种(系)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中烟475表现最好,其次为潍62036、烟278、荷26-5-39和聊9518。与等权关联度排序相比,加权关联度排序的评估结果更能反映品种(系)产量等多个性状的实际表现,构造参考品种和赋予不同性状以不同权重是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关键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作物灰色育种学.[M].郭瑞林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2]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育种上的综合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敏生
;
戴景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
戴景瑞
.
华北农学报,
1999,
(02)
:3
-5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玉米新品种
[J].
王桂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
王桂跃
;
张朝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
张朝新
;
蒋炳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
蒋炳松
.
种子,
1998,
(01)
:25
-28
[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估大豆品种的初步研究
[J].
周守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周守年
;
戴瓯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戴瓯和
.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01)
:24
-28
[5]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室
刘录祥
;
孙其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室
孙其信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士芸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3)
:22
-27
←
1
→
共 5 条
[1]
作物灰色育种学.[M].郭瑞林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2]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育种上的综合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敏生
;
戴景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
戴景瑞
.
华北农学报,
1999,
(02)
:3
-5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玉米新品种
[J].
王桂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
王桂跃
;
张朝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
张朝新
;
蒋炳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
蒋炳松
.
种子,
1998,
(01)
:25
-28
[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估大豆品种的初步研究
[J].
周守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周守年
;
戴瓯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戴瓯和
.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01)
:24
-28
[5]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室
刘录祥
;
孙其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室
孙其信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士芸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3)
:22
-2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