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

被引:75
作者
张国范
刘述锡
刘晓
郭希明
张福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青岛 
[3] 山东青岛 
[4] 大连水产学院
[5] 辽宁大连 
[6] Rutgers University
[7] NJ USA
关键词
海湾扇贝; 自交家系; 自交衰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8.3 [贝类养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992年12月从加拿大引种到中国、以群体交配的方式在中国繁养了7代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为材料,随机选取15个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分为A、B、C3组,分别通过自体受精建立15个自交家系,每组设各自混群对照。结果表明,海湾扇贝自体交配家系的受精率较高,并与对照组相近;但孵化率变化较大,15个自交系的孵化率变化范围为1.35%~68.23%,平均为31.44%。自交家系F1面盘幼虫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附着变态时间也迟于对照。在15个自交家系中有14个获得成体子代,共1311个个体,但各家系间差异很大,从13个到186个不等。自交家系子代个体可以发育到性成熟并可繁殖F2,证明通过自交培育海湾扇贝家系在技术上可行。方差分析表明,除A组自交家系体重与其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绝大多数自交家系和对照组相比,在壳长、壳高和体重方面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本研究还表明,海湾扇贝的自交可导致自交衰退,表现为发育迟缓和个体小型化。在面盘幼虫阶段自交衰退率为25.9%,成体阶段平均为12.7%。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我国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张国范
    李霞
    薛真福
    [J]. 中国水产, 1999, (09) : 34 - 39
  • [2]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及试养
    张福绥
    何义朝
    刘祥生
    马江虎
    李淑英
    亓铃欣
    [J]. 海洋与湖沼, 1986, (05) : 367 - 374
  • [3] 海湾扇贝引进中国10周年[J]. 张福绥.齐鲁渔业. 1993 (05)
  • [4] 鱼类育种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楼允东主编, 1999
  • [5] Selection for growth rate in European oyster, Ostea edulis : response of second generation groups. Newkirk G F. Aqua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