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段储层孔隙特征附视频

被引:6
作者
方帆
李相明
机构
[1] 长江大学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沙三段; 自生矿物; 孔隙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中孔、中喉的特点,对渗透率有贡献的主要是大于2.5μm喉道。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0+7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崇筠等著, 1992
[2]   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延8~延9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J].
余成林 ;
李相明 ;
彭寿昌 ;
王昌勇 ;
王潜忠 ;
余忠祥 .
河南石油, 2005, (05) :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