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河源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46
作者
郝振纯 [1 ,2 ]
江微娟 [3 ]
鞠琴 [1 ]
李丽 [1 ]
王加虎 [1 ]
鲁承阳 [2 ]
畅俊杰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源研究院
[3] 宁波市弘泰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河源区; 小波分析; 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4-2007年青藏高原河源区(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30个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距平小波分析(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4 a来青藏高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在7-3℃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更为强烈.年降水量的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在同一纬度上,东部的降水量多于西部,2001-2005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达到历史最大值.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周期振荡在高频区振荡频繁,有多个突变点,中低频区则较平缓.不同河源区的气温增温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雅鲁藏布江源区最大(0.54℃.(10a)-1),黄河次之(0.31℃.(10a)-1),澜沧江和怒江最小(0.17℃.(10a)-1).除少数气象站外,区域内各站的年平均气温也普遍升高.澜沧江源区是整个青藏高原河源区降水量升幅最大的地区,而雅鲁藏布江源区为降水量升幅最小的区域.从整个青藏高原来看,温度和降水均普遍升高,整个区域呈现暖湿化趋势,但降水量的增加较微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130 / 11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青藏高原四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黄一民 ;
章新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4) :537-542
[2]   青藏高原近40年的降水变化及水汽输送分析 [J].
缪启龙 ;
张磊 ;
丁斌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 (01) :14-18
[3]   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 [J].
邵晓梅 ;
许月卿 ;
严昌荣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503-509
[4]   青藏高原不同时段气候变化的研究综述 [J].
李潮流 ;
康世昌 .
地理学报, 2006, (03) :327-335
[5]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的分析 [J].
马晓波 ;
胡泽勇 .
中国沙漠, 2005, (01) :139-141
[6]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2005, (01) :3-11
[7]   近50a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序列的重建 [J].
周宁芳 ;
屠其璞 ;
贾小龙 ;
鞠晓慧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5) :660-666
[8]   江西省196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J].
洪霞 ;
陈建萍 .
江西气象科技, 2004, (02) :20-22
[9]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 [J].
莫申国 ;
张百平 ;
程维明 ;
谭娅 ;
肖飞 ;
武红智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2) :88-96
[10]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J].
蔡英 ;
李栋梁 ;
汤懋苍 ;
白重瑗 .
高原气象, 2003, (05) :46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