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16
作者
贺灵
孙彬彬
周国华
曾道明
刘占元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调查; 采样密度对比研究; 浙中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图斑赋值(下文简称插值);(2)以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以地块为单元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79.5件/km2,用实测值对图斑赋值(下文简称实测)。以图斑为评价单元,对比上述两种方法间元素含量、土壤环境及养分指标分级、土壤质量综合分级的差异。研究表明:(1)与土壤质量评价密切相关的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插值与实测值元素含量的相对双差合格率达到90%,4项指标接近90%,仅2项指标合格率低于80%;(2)插值与实测值的土壤环境单指标分级与环境指标综合分级结果极为接近,养分指标分级差异略大;(3)实测值与插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一级、二级图斑数所占比例相差11.8%,图斑面积相差7.4%,约40%的图斑土壤质量综合等级发生变化。研究区内环境指标变异性较小,插值与实测值的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养分指标N、P、K的空间变异较强,是导致插值与实测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平衡施肥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成果精度尚难满足土地精准管理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285 / 12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坝上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河北省尚义县为例 [J].
魏静 ;
李宏亮 ;
罗建美 ;
李海刚 ;
张婧 .
现代地质, 2014, 28 (03) :531-536
[2]   县域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合理样点数确定 [J].
齐雁冰 ;
常庆瑞 ;
刘梦云 ;
刘京 ;
陈涛 .
土壤通报, 2014, 45 (03) :556-561
[3]   样点密度对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结果的影响——以河南封丘县土壤为例 [J].
程道全 ;
巫振富 ;
刘晓冰 ;
兰传宾 ;
陈杰 .
土壤通报, 2013, 44 (04) :844-850
[4]   采样数量与空间插值方法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质量评价空间预测精度的影响 [J].
张贝尔 ;
黄标 ;
赵永存 ;
张晓光 ;
孙维侠 ;
胡文友 ;
杨劲松 .
土壤, 2013, 45 (03) :540-547
[5]   不同地形条件下样点密度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 [J].
刘聪 ;
周清 ;
屈金莲 ;
朱玉琼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9 (01) :80-85
[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盘锦市为例 [J].
于成广 ;
杨忠芳 ;
杨晓波 ;
乌爱军 ;
关玉波 .
现代地质, 2012, 26 (05) :873-878+909
[7]   不同采样尺度下土壤碱解氮空间变异性研究——以榆树市农田土壤为例 [J].
刘吉平 ;
刘佳鑫 ;
于洋 ;
田学智 ;
徐艳艳 .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 (02) :106-110+115
[8]   不同采样尺度下土壤图和Kriging法的空间估值精度比较——以砂姜黑土典型地区的研究为例 [J].
赵彦锋 ;
陈杰 ;
齐力 ;
宋轩 ;
万红友 .
土壤通报, 2011, 42 (04) :872-878
[9]   不同采样密度对土壤养分空间插值结果的影响 [J].
王建军 ;
王长松 ;
殷朝珍 ;
颜怡 ;
张月平 .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07) :87-90
[10]   耕地养分空间插值技术与合理采样密度的比较研究 [J].
陈光 ;
贺立源 ;
詹向雯 .
土壤通报, 2008, (05) :1007-1011